首页 资讯 正文

民勤通航乐园:研学“热”力十足 低空游人气爆棚

体育正文 222 0

民勤通航乐园:研学“热”力十足 低空游人气爆棚

民勤通航乐园:研学“热”力十足 低空游人气爆棚

千帆载得明月(míngyuè)去,留得星辉满南浦。 两千多年前,合浦港帆影重重、百货云集,满载中原(zhōngyuán)丝绸的远洋舶船与(yǔ)漂洋过海的罗马玻璃、波斯玛瑙在此相遇,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盛景在此上演。两千多年后,“21世纪(shìjì)海上丝绸之路”重新激活这条古老(gǔlǎo)航道,开启一座现代港口城市的新生。 开放的基因深深植根在这座城市的血脉和记忆里。广西北海,千年不绝的船歌(chuángē)诉说着(sùshuōzhe)历史的沧桑,也呼应着时代的浪潮。 这是广西涠洲岛的石螺口海滩(hǎitān)落日(luòrì)风光,2025年1月5日摄。新华社记者 金皓原 摄 斜阳西下(xià),帆影点点。站在海丝(hǎisī)首港景区的观景平台远眺,现代货轮拖出的浪痕与古代商船的航线在暮色中重叠(chóngdié),古港昔日繁华今朝再现。 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记载,北海合浦为官方商船出发的(de)地方,也(yě)就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,曾(céng)是“舟舶继路、商使交属”的繁华古郡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里(lǐ),波斯陶壶、罗马玻璃碗等珍贵文物,诉说着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。 2017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考察(kǎochá)期间,来到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,了解汉代北部湾地区对外通商交往史时指出:“向海之路是(shì)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,这里围绕(wéirào)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陈列(chénliè)的文物都是历史、是文化。” 这是2024年6月在(zài)广西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拍摄的东汉晚期波斯陶壶。新华社记者 黄浩铭(huánghàomíng) 摄 潮起潮落,开放的热血始终(shǐzhōng)在奔流。 1876年,北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(tōngshāngkǒuàn)。南洋商船带来(dàilái)的(de)繁华与岭南的市井烟火,在咸湿的海风里沉淀成中西合璧的红窗白墙,烙印在北海古老的街巷里。 北海老街,一条始建于(yú)1821年的(de)临海街道,分布着英法德等国领事馆旧址等建筑。骑楼下,87岁的老街坊庞宝树摇着蒲扇,向过往游客讲述这里的古与今:“老街曾是中外客商停船上岸(shàngàn)的地方,清朝中后期,我们家(jiā)先祖在这里挖下两口深井,为往来的客商、渔民提供甘甜的井水……老街和(hé)双水井,都是北海开埠文化的重要见证!” 北海人的自信根植于千年文脉的滋养。无论是(wúlùnshì)海丝(hǎisī)文化、开埠文化,还是因“珠还合浦”典故而闻名的南珠文化、疍家文化等,都是北海人道不尽的岁月峥嵘(suìyuèzhēngróng)。 “70后”的本土根雕艺术家李新强坚持就地取材,在翻飞的手指(shǒuzhǐ)间,将优秀(yōuxiù)的地域文化转化为一件件(yījiànjiàn)非遗作品,畅销海内外。北海根雕、贝雕、角雕(jiǎodiāo)……古老技艺在时代的交响中,镌刻出文明传承的当代纹样。 这是位于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的海丝(hǎisī)首港景区(2024年7月5日摄)。新华社(xīnhuáshè)发(林启波 摄) 位于合浦廉州湾畔(wānpàn)的海丝首港景区,将汉代(hàndài)码头商贸场景进行复刻,再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(sīchóuzhīlù)始发港舟楫往来的盛景。走在景区错落有致的古堡建筑群(jiànzhùqún)里,看身穿古代服饰扮演各国商家、渔民、水手的演员们从身旁走过,仿佛穿越时空之门。 “还原历史,让千年古港‘开口说话’,更能唤醒文化基因,激发人们对一座历史文化之城的热爱。”广西首港(shǒugǎng)投资集团品牌策划(cèhuà)总监(zǒngjiān)许承荣说,自2021年试运营(shìyùnyíng)以来,景区累计接待游客突破400万人次。 从历史中走来,在现实中焕新。今天的北海,正以开放的姿态(zītài)与世界紧密联系。大型历史舞剧《碧海丝路(sīlù)》入选国家(guójiā)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,在国内外巡演;“一带一路·北海遇见北海”系列旅游文化宣传交流活动,走进俄罗斯、日本、希腊等(děng)20多个国家和地区…… 时光的长河奔涌向前,文明(wénmíng)的根系纵深蔓延,北海的历史文化持续(chíxù)焕发生机与活力。 晨曦微露,海面波光粼粼。银白色(yínbáisè)的沙滩上,早起散步的人们留下(liúxià)一串串脚印。 地处(dìchǔ)北部湾畔,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,北海常年温暖(wēnnuǎn)湿润,有着“天然氧吧”的美誉,吸引了许多北方人来此旅居。 60岁的赵清玉来自吉林。10多年前,她第一次踏上北海,就被这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(hǎiyángzīyuán)和气候吸引,索性在海边买了房子,退休(tuìxiū)后便来定居:“我身边许多老朋友都(dōu)在北海过上了舒心的晚年生活。” 初夏时节,银滩景区旁的小洋楼鳞次栉比,旅居者们坐在石凳上纳凉聊天,天南海北的口音(kǒuyīn)交汇在一起(yìqǐ)。 随着异地养老被更多人接受,北海市(běihǎishì)热情迎接八方来客,成立了旅居者联合会,为2万多名全国各地(gèdì)的会员提供家庭式服务。 碧海银沙虽美,不及人间烟火暖。北海真正赢得游子心的,恰是让(ràng)每颗漂泊灵魂在此邂逅第二故乡(gùxiāng)的温度。 2023年8月,游人在北海市侨港镇电建渔港码头的出海口(chūhǎikǒu)观赏渔船(yúchuán)出港的壮观场景(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发(喻湘泉摄) 20世纪70年代末,在位于北海西南部(xīnánbù)的(de)一片荒滩上,7000多名归侨(guīqiáo)上岸安家,成立“华侨渔业公社”,也就是今天的侨港镇,这是我国以建制镇安置归侨的乡镇。 “我现在仍清晰记得住进(jìn)楼房那一刻的激动和欣喜!”归侨吴玉明回忆说。1978年,4岁的他(tā)随家人乘渔船从国外回到北海。近半个世纪过去了,从小(cóngxiǎo)陪伴母亲经营小吃摊的吴玉明,如今(rújīn)已成为侨港镇美食协会会长,在侨港镇经营多家美食店。 “心安之处,是家园;心安之处,是故乡。”吴玉明感慨,“北海(běihǎi)用开阔的胸襟抚慰了海外(hǎiwài)游子漂泊的心。” “来到北海就是北海人!”在北海市的“十四五”规划中,首次(shǒucì)出现了(le)(le)一个新名词:“新北海人”。这个称谓浓缩了一座城市对外来群众的包容和关怀,更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开放思维。 2018年,北海银滩景区(jǐngqū)全线贯通,由过去被内港阻隔(zǔgé)、渔船停靠的分段岸线,变成(biànchéng)现在一望无际的“十里银滩”,这是北海向世界递出的城市名片,更是城市开放发展的生动注脚。 每逢盛夏(shèngxià),沙滩上熙熙攘攘,各类音乐节点燃青春热情,汇聚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。海面上,摩托艇风驰电掣,划出一道道(yīdàodào)银色的弧线。 2023年8月,游客在广西北海银滩游玩(无人机(wúrénjī)照片)。新华社发(李君光(lǐjūnguāng)摄) 蔚蓝海洋之滨,一条条道路飞速延伸,一栋栋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(bádìérqǐ),一批批投资者纷至沓来……千年潮汐孕育的开放品格,悄然无息地融入北海的精神血脉(xuèmài)和城市(chéngshì)肌理。 铁山港的龙门吊(lóngméndiào)在晨雾中若隐若现,万吨(wàndūn)巨轮拉响汽笛。向海大道两侧,光伏板矩阵宛如蓝色麦浪般起伏;海上风电场的白色风塔正挥动“臂膀”,将咸湿的海风转化为清洁的能量(néngliàng)…… 海洋,一直是北海发展的“蓝色(lánsè)引擎”。 1984年(nián),北海(běihǎi)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,傲然挺立在对外开放的前沿。 繁忙的广西北海铁山港(2022年9月摄(shè),无人机照片)。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(huángxiàobāng) 摄 2017年4月(yuè)19日,习近平(xíjìnpíng)总书记在北海市铁山港公用码头考察时指出,铁山港有区位优势,发展前景广阔,将来(jiānglái)是北部湾经济区一个重要依托。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,打造好向海经济。 牢记嘱托,向海(xiànghǎi)图强。 2019年,在(zài)铁山港的(de)一片荒地上,广西新福兴硅科技有限公司从无到有打造光伏玻璃(bōlí)产业。短短五年时间,依托北海的石英砂资源以及海运的优势,成为广西百强制造企业。 “北海是一座活力之城(chéng),助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疆辟土、破浪前行!”新福兴公司人力资源部(rénlìzīyuánbù)经理陈春玲满怀激情地说。目前(mùqián),新福兴公司3条光伏玻璃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行,每天产能达3600吨。 为(wèi)确保引进项目稳得住、发展好(hǎo),铁山港产业园区在做好招商引资“前半篇文章(wénzhāng)”的同时,更主动做好“后半篇文章”,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。 2021年,风塔、叶片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天顺风能(苏州)股份有限公司(gōngsī)落户北海铁山港东港(dōnggǎng),随后又把年贸易额30亿元的供应链中心迁至北海。“选择铁山港,看中(kànzhòng)的是(shì)这里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良好的营商环境。”公司运营总经理李宏图说。 在位于广西北海市铁山港(临海)工业区(gōngyèqū)内的一家玻璃生产(shēngchǎn)企业,工作人员对玻璃半成品进行加工处理(2025年3月摄)。新华社记者(jìzhě) 曹祎铭 摄 连续七年在(zài)广西排名第一,北海的营商环境有口皆碑,海内外(hǎinèiwài)的制造商操着各种口音荟萃北海的工业园区。 “6+2”向海工业集群日渐成型,绿色化工、电子信息、硅基新材料、高端纸业、不锈钢(bùxiùgāng)、能源成为北海(běihǎi)的主导产业,海工装备制造业、生态(shēngtài)铝业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。 连接东盟国家与粤港澳大湾区(qū),北海的向海经济支点作用愈发突出。 如果说(rúguǒshuō),历史上的北海港口(gǎngkǒu)输出的是丝绸、瓷器,如今的北海正输出现代化的风电装备、光伏玻璃,成为祖国南疆崛起中的一颗“工业明珠(míngzhū)”。 北海(běihǎi),犹如一位(yīwèi)站在祖国南疆的“追风少年”,衣襟别着珍珠,眼睛(yǎnjīng)望着大海,凭借临港工业、海洋渔业、滨海文旅业,正在向海经济的征途里一路向前。 记者:段羡菊、卢羡婷、邹雨沁(zōuyǔqìn)
民勤通航乐园:研学“热”力十足 低空游人气爆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